鄭少偉大師出生于1968年7月,從事中國白陶瓷藝術研究創(chuàng)作二十余年,在繼承德化瓷雕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勤奮博學,潛心鉆研,大膽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善于把千百年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富貴吉祥寓意與潔凈溫潤、細膩如玉的德化瓷相結合,賦予作品獨特的藝術內(nèi)涵,并自成一家。其瓷花創(chuàng)作藝術在陶瓷界影響深遠,受到社合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盛贊,是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的領路人。其作品氣貫長虹、超凡脫俗、大氣典雅、富貴祥和、內(nèi)涵豐富,蘊含著耐人尋味的魅力,是陶瓷藝術的一大創(chuàng)舉,多次在國內(nèi)外各種評獎會上披金掛銀,盡顯德化瓷藝風采。
鄭少偉作品《國花集瑞》被指定為2006中國——東盟博覽會國禮,由溫家寶總理分別贈送給東盟十國首腦,是中國瓷都德化空前的盛事;作品《神州第一壺》、《一品國色天香》于2005年被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及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lián)絡辦公室永久收藏;作品《品味人生》、《一品國色天香》、《富貴梅竹》于2006年11月被俄羅斯駐中國領事館大使收藏;《日月同輝》、《華夏至尊》于2009年6月20日由外交部禮賓司選送,作為胡錦濤主席訪問克羅地亞的外交禮瓷。《春秋》于2009年作為中日友好禮瓷贈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永久收藏,《欣欣向榮》作品被泰國駐華大使馬納塔永久收藏……
鄭少偉的作品題材非常豐富,是被公認的多面手,在欣賞他的作品時候,就能夠感悟到人生和深入到生活。在這位中國福建 陶瓷藝術大師的作品中,大多都是以四君子為主要題材,并結合牡丹來做陪襯。大師在他的每件作品當中都付出了一片真情 實意,通過這位中國福建陶瓷藝術大師鄭少偉手所制作的藝術工藝品都充滿靈性和生機,同時也有激情澎湃隱喻象征的底蘊 。在宣揚傳統(tǒng)文化同時在養(yǎng)育經(jīng)典將愛華賞花的習俗中將每件藝術作品發(fā)揮到極致。
代表作:
《日月同輝》2014年特別創(chuàng)作《日月同輝·大師珍藏版》,該作與林徽因參與設計的國徽有異曲同工之妙。作品以六瑞之首的玉璧為主線,象征美好,凸顯高貴。但值得注意的是玉璧兩面飾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靈物,寓意四方同壽。最后用牡丹、祥云等加以修飾,呈現(xiàn)了吉祥如意、繁榮富貴的美好景象,凝聚著作者對祖國、對生活、對藝術無限的熱愛之情。
《一品國色天香》
福建德化是一個以“瓷”聞名天下的特色縣,是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陶瓷生產(chǎn)歷史悠久,是我國陶瓷文化的發(fā)祥地,也是全國最大的工藝陶瓷生產(chǎn)和出口基地。先后榮膺“中國陶瓷之鄉(xiāng)”、 “中國民間(陶瓷)藝術之鄉(xiāng)”和“中國瓷都德化”等稱號。千年窯火,薪傳不息。在深厚的陶瓷文化里,德化產(chǎn)生了眾多著名的工藝美術大師,在陶瓷史上組成了璀璨的星河。國瓷苑的創(chuàng)辦人鄭少偉就是其中之一。
鄭少偉作品題材多樣,是個多面手,欣賞他的作品,猶如品味人生,閱讀生命,感悟生活,汲取生氣。在鄭少偉的作品中,大多以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為主,并結合寓意富貴的牡丹。在闡釋梅之高潔傲岸,蘭之幽雅空靈,竹之虛心有節(jié),菊之冷艷清貞的同時,注入了作者的一片真情,從而使花木草石拓展了生動的意義,賦予陶瓷藝術作品這樣的靈性:生機盎然,滿目燦爛,又激情澎湃,成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隱喻。眼光獨到的鄭少偉,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激揚睿智,養(yǎng)育經(jīng)典,彌漫詩意,將中華民族愛花賞花的習俗,演繹得淋漓盡致,給觀賞者以深深的啟迪。在陶瓷創(chuàng)作中,他很注重設計、為作品注入文化與思想,打造具有現(xiàn)代觀念的陶瓷作品。他認為,創(chuàng)作時不僅要有想法,還要有技法,想法和技法要相得益彰,而技法可以通過多學、多做去提升。雖說有很多作品已走出國門,但他仍謙虛地表示,在與海外藝術家探討、交流中,他深刻地體會到東西方文化差異,自己唯有多學習、多借鑒,對文化資源多挖掘利用。在他看來,瓷器有很多做法,創(chuàng)作者們不能永遠停留在傳承仿古,要在前人的做法上,加上自己的積累,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